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7 13:54:32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國集團(G20)峰會9日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印度總統(tǒng)穆爾穆向各國領導人發(fā)出的晚宴邀請函中自稱“婆羅多總統(tǒng)”,引發(fā)輿論關注。據環(huán)球網9月7日報道,印媒注意到,消息引發(fā)熱議后,有巴基斯坦媒體提出將巴基斯坦國名改為“印度”的可能性。不過,目前“印度國防研究”和新德里電視臺的報道都提到,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就更改國名一事做出正式表態(tài)。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和英語,英語中稱為“印度”,印地語中則稱為“婆羅多”。據新民晚報7日報道,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表示,鑒于印度人民黨在議會的席位優(yōu)勢,國名更改的可能性比較大。
印度國內通過修憲為國家更名的呼聲也愈演愈烈,包括阿薩姆邦首席部長在內的多位政要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聲,支持將印度國家英文名更改為“婆羅多”。但也有聲音擔心,更名會激發(fā)印度國內更強烈的民族主義主張。
據環(huán)球網9月7日報道,“印度國防研究”網站稱,巴基斯坦媒體的報道顯示,如果印度在聯合國層面不再使用“印度”(India)這一國名,巴基斯坦可能會提出使用“印度”這一名稱的主張。報道稱,巴基斯坦國內的部分民族主義者認為,“印度”這一名稱與涵蓋現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qū)的印度河流域有關。
印度新德里電視臺則報道稱,有關巴基斯坦將改名為“印度”的說法來自一個名為“南亞指數”的社交媒體X賬號。報道提到,這一消息傳出后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熱議,有評論甚至稱,這將引發(fā)“連鎖反應”,“如果巴基斯坦改名為‘印度’,阿富汗也可能改名為‘巴基斯坦’”。
“印度國防研究”報道中說,“婆羅多”一詞源于梵語,深深根植于印度文化與歷史。
“婆羅多”一詞既可指代公元前2世紀北印的婆羅多部落族,也可作為印度次大陸的別稱,具有濃厚的印度教色彩。1950年,印度憲法將“婆羅多Bharat”作為“印度India”的替代名稱。
印度人一直將南亞次大陸這片土地稱為“婆羅多”。印媒指出,婆羅多實際上一直是印度國家的官方名稱之一,在印地語中印度的國家名字就是婆羅多。印度憲法開篇即寫道:“印度,也就是婆羅多,是一個聯邦國家。”這是印度聯邦之所以建立的基本條款。
在印度民間和官方語境中,婆羅多(Bharat、Bharata)、印度斯坦(Hindustan)等英國殖民時代之前的傳統(tǒng)名稱一直是可以使用的,并可以和印度一詞互相替換。這兩個名稱的使用,也見證了印度歷史的發(fā)展。廣義的印度斯坦又稱“伊斯蘭的印度”,是指在12世紀伊斯蘭教進入印度后開始廣泛使用的名稱。它與婆羅多(Bharat)相反,廣義的婆羅多又被理解為是“印度本土宗教的印度”。
上述印度媒體報道還提到,“南亞指數”社交媒體賬號還表示,印度右翼團體長期反對“印度”這一國名,印度人民院前議長蘇米特拉·馬哈詹也表示,印度的國名毫無疑問應該是“婆羅多”,她認為是英國人引入了“印度”一詞。
自獨立以來,印度社會一直有人主張通過重新命名道路、城市等,消除英國殖民時代的痕跡。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執(zhí)政后,這一進程迅速加快,包括翻新新德里議會區(qū)里殖民時代的建筑,計劃修訂印度獨立前的刑法典,以及在演講中屢屢強調摒棄“殖民思維”。此外,印度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和總理乘坐的專機上也寫著“婆羅多”。
實際上,3年前已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請更改國名,理由是“印度”一詞源于外國語言,而“婆羅多”或“印度斯坦”更能反映印度的歷史傳統(tǒng)。但是,最高法院法官以印度憲法明文載明“印度”就是“婆羅多”為由,駁回申請。
據澎湃新聞7日報道,印度此次的更名風波,有分析認為,或許與反對黨有關。兩個月前,反對黨聯盟“國家發(fā)展包容性聯盟”在2024年春季印度大選前將自己命名為“INDIA”,因此,執(zhí)政黨印人黨被認為是想要打壓反對派的聲勢。
“部分原因是執(zhí)政黨試圖通過尋找一個不同的名稱來進行反擊。但有趣的是,印度已經有了一個雙重名稱,并寫入了憲法,”當代印度歷史學家拉文德·考爾(Ravinder Kaur)對媒體說道。
這些年來,在印度國內的許多公開場合經常以“婆羅多”來自稱,包括大型活動、板球比賽等等,在印度各種語言中也已經形成了以“婆羅多”自稱或與“印度斯坦”交替使用,但是在英語語境中,官員們還是使用India這個詞。比如“印度總統(tǒng)”、“印度總理”、“印度首席大法官”等。尤其是在印人黨政府將與英國殖民時期、穆斯林統(tǒng)治時期有關的名稱與“奴隸制心態(tài)”聯系起來的情況下,印度政府的改名議程尤為引人關注。
莫迪政府近幾年來加速了“重新命名”的政治議程。
此前,莫迪政府翻新了首都新德里的議會區(qū)域,強調要更換殖民時代遺留下的建筑。8月,印度政府提出了刑法改革計劃,將刪除獨立以前的刑法中有關英國王室的內容。針對莫臥兒帝國時期留下的具有伊斯蘭教色彩的地名,莫迪政府也持有非常反感的態(tài)度,這在多數派印度教徒和少數派穆斯林關系緊張的印度引起了一些批評聲音。
一些與印人黨有關印度教團體稱,G20峰會為印度提供了“擺脫殖民包袱”的最好時機。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huán)球網、新民晚報、澎湃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