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4 20:19:40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有72%的私募認為,目前A股均處于歷史底部區(qū)域。另外新價值投資羅偉廣也在朋友圈表示,深綜指的30分鐘MACD和指數走勢,快要出現三次底背離了,一般出現兩次背離已經是短期見底的大概率事件,如果出現三次背離還不反彈,我的職業(yè)生涯里面,好像就是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見過。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之勢,資本市場恐慌情緒不減,不過A股在本輪全球市場調整中相對抗跌,尤其是在昨晚美聯儲開啟無限量QE,但最終美股指數收跌,而A股市場今日出現強勢反彈。
那么目前市場底部是否已到,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有72%的私募認為,目前A股均處于歷史底部區(qū)域。另外新價值投資羅偉廣也在朋友圈表示,深綜指的30分鐘MACD和指數走勢,快要出現三次底背離了,一般出現兩次背離已經是短期見底的大概率事件,如果出現三次背離還不反彈,我的職業(yè)生涯里面,好像就是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見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之勢仍在繼續(xù),資本市場恐慌情緒不減,不過就在昨晚,美聯儲再放大招,開啟無限量QE。然而美股并沒有買賬,道瓊斯指數跌3%,創(chuàng)下本輪行情新低。
然而對于A股市場而言,今日卻驚現“深V”行情。實際上從今日市場來看,兩市高開低走,特別是在下午1點之后,三大指數僅剩滬指微漲,創(chuàng)業(yè)板指和中小板指均飄綠。不過市場在短暫的下探之后,開始快速拉漲,截至收盤,A股三大股指均漲超2%。
A股在本輪全球市場調整中相對抗跌,有機構認為主要是因為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企業(yè)逐漸復工復產;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效率高,增強了資本市場的信心。金融體系杠桿已經下降,沒有演化出流動性問題。也有機構表示,目前依舊很難判斷市場底部在哪里,滿倉抄底依舊有風險,投資者可以逐步低位建倉。
那么問題來了,目前市場經過連續(xù)的下跌之后,市場是否真的到了底部?
據私募排排網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2%的私募認為無論從估值來看,目前A股均處于歷史底部區(qū)域。也有28%的私募認為并不能斷定當下就是A股底部區(qū)域,理由是國外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還有隨之而來的全球流動性問題與美股波動影響,所以目前只能說A股比較便宜,但并不能說已經見底。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的市場連私募大佬羅偉廣也在朋友圈進行了點評,“做股票那么多年,判斷短期底部的經驗指標——深綜指的30分鐘MACD和指數走勢,快要出現三次底背離了,一般出現兩次背離已經是短期見底的大概率事件,如果出現三次背離還不反彈,我的職業(yè)生涯里面,好像就是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見過,所以結論就是:短線應該見底反彈了。”
廣東小禹投資黎仕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然尋到的底部,這樣的底部也才最堅實,比如2018年的底部,滬指的2440點那是很堅固的。那么我們現在市場的滬指底部到底在哪里?從技術面來看,目前滬指2500點~2700點就是市場的大底部區(qū)間,我認為目前市場機會遠大于風險。所以我們也發(fā)出了在未來兩周內加大抄底力度,甚至會在市場最恐慌時滿倉等漲的“宣言”。
那么在滬指2700點附近,投資者究竟該如何操作呢?北京和聚投資認為科技是新基建的核心內涵,積極因素仍然在,繁榮階段還沒有結束。疫情之下,一些龍頭公司深度破凈,整體估值水平處于歷史底部。但是周期性行業(yè)中的龍頭公司,競爭優(yōu)勢明顯,抗風險能力強,在極端情況下也展現出經營的穩(wěn)定性。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節(jié)奏加快,財政和貨幣政策繼續(xù)寬松,可以預期,周期行業(yè)的龍頭公司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的契機。
凱豐投資表示,當前A股市場,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經跌到歷史低位,股價下跌程度已經較為充分體現疫情對公司營收的負面影響。目前很多中國業(yè)務為主的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不是因為基本面,而是由于歐美股市下跌導致的風險偏好飆升導致。市場恐慌情緒已經到極點。我們判斷目前港股和A股市場下跌的空間有限,不管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通過適當的定向降準、穩(wěn)就業(yè)政策、幫助企業(yè)降低融資成本等精細的滴灌政策來應對這次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也會為未來留出了更多的操作空間。
天和投資研究部副總監(jiān)閆世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估值看,A股目前處于歷史低位,尤其上證綜指的市盈率不超過12倍,已經具備較為明顯的長期投資價值,但目前國內市場受海外市場沖擊,短期仍處于震蕩磨底的過程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較為適合分批加倉。不過2020年相對來說就業(yè)壓力依然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基建將是對沖經濟下行的強有力工具,因此更看好新基建(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特高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工業(yè)互聯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