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成日本片,国产精品偷窥女精品视频,欧美老妇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午夜福利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 <s id="2ymhs"></s>

    <acronym id="2ymhs"></acronym>

    <ol id="2ymhs"></ol>
        <s id="2ymhs"></s>

      •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半年內兩次遭遇空難,65歲的復興航空倒下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2 22:43:31

        每經編輯|謝欣 吳凡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圖片來源:東方IC

        做企業(yè)有多難,一項數據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yè)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中國大公司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到9年。換言之,一家民營公司能達到十幾年的壽命,已經屬于非常難得的成績,更何況一做就是65年的復興航空。

        然而這家來自中國臺灣的民營航空公司最終還是難逃解散的命運。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復興航空今天(11月22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已經通過全面停航后將解散公司的決定,下一步將召開股東會,股東會通過后,就會向證交所申請下市,宣告成立65年的復興航空走入歷史。

        復興航空無預警停飛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稱,有旅行社11月21日上午就發(fā)現復興航空訂位系統(tǒng)已死鎖,復興航空原本對外說法是訂位系統(tǒng)有問題,之后又緊急通知旅行社,因航班調度,全天訂位死鎖,讓外界感到不尋常。

        針對上述事件,11月21日晚間,復興航空發(fā)布聲明稱,22日停航一天并召開臨時董事會后向社會大眾說明處理方式,旅客可辦理退票全額退費,預計45天內退費。

        復興航空無預警宣布停航一天,導致有84架次的航班取消,這也讓大批旅客措手不及。

        而復興航空的官方微博最近一次更新也要追溯到2015年9月5日,此次停航事件發(fā)生后,很多網友在微博下方留言追問退票事宜。

        22日上午,復興航空召開了臨時董事會,據中時電子報報道,通過全面停航后將解散公司,下一步將召開股東會,股東會通過后,就會向證交所申請下市,宣告成立65年的復興航空走入歷史。

        而在當天下午,復興航空舉行的記者說明會上,臺灣復興航空執(zhí)行長劉東明表示,公司解散并停飛,衍生的員工資遣、旅客權益問題,將通過12億元(新臺幣,下同)信托資金確保。

        對于復興航空全面停航、甚至面臨解散的原因,劉東明坦言,歷經兩次空難事故,公司雖然努力了,也采取各項革新措施,但業(yè)績始終無法恢復、持續(xù)虧損。

        曾半年內遭遇兩次空難

        據了解,復興航空為中國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于1951年創(chuàng)立。距今已有65年歷史。復興航空主要經營臺灣地區(qū)內航線、兩岸航線以及區(qū)域國際航線等。樞紐機場為桃園機場及臺北松山機場,提供客運和地勤代理的服務,目前是臺灣第三大航空公司。

        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復興航空從掛牌上市到停飛解散,不過短短五年時間。

        ▲圖片來源:東方IC

        2011年復興航空上市之際,曾被視為臺灣的航空新星,以“小而美”的姿態(tài)被并列成為“航空三雄”。

        據海外網報道,2012年11月,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升在法國空客總部接回首架A330客機,那曾是復興航空員工士氣最高昂的一年,“因為飛出臺灣、因為有大飛機了,因為獲利比別人好”,也是對林明升接手經營的肯定。當時復興航空還曾提出“5年內飛遍亞洲主要城市”的目標,同時也看到了近年不斷崛起的廉價航空市場。

        然而,除了上文所言的經營結構與大環(huán)境的影響外,2014、2015連續(xù)兩年的空難,給了這家蓬勃向上的老牌航空公司兩記重拳:

        2014年7月23日,復興航空從高雄飛馬公的航班GE222,當天傍晚在澎湖縣湖西鄉(xiāng)西溪村緊急迫降失敗墜毀,共造成48人死亡。盡管當晚是臺風天氣,盡管澎湖地檢署檢察官事后起訴了塔臺人員,但毫無疑問的是,復興航空已元氣大傷。

        短短半年過后,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航班GE235在松山機場附近失事,墜毀在臺北市基隆河,共造成43人罹難,包括22名大陸游客,還有15人受傷。連續(xù)的空難事件,給復興航空所帶來的除了設備、現金上的壓力外,還有品牌安全性的坍塌,而在航空業(yè)這個特殊的領域,這是最深遠也最致命的。

        ▲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航班GE235在松山機場附近失事

        復興航空資本額如今已不到百億,空難對資金的影響,外加航空業(yè)本身就高的資本壓力,65年之后,這家老牌航空公司,再也無力站起。

        大陸游客大幅減少,復興航空難“復興”

        “空難是一方面,主要的還是復興航空的運營問題”。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復興航空主要運營臺灣本島到離島的一些航線,比較像大陸的支線航空,機型較小,而由于宏觀經濟不理想,加之兩岸間的航空市場的低迷,影響到它主要面對的市場和基本面”。

        事實上,此前,復興航空高管曾對媒體表示,公司處境困難、大環(huán)境不好,加上陸客赴臺大幅減少,短期內無解,又找不到策略性投資人,不能一再拖累母公司,已不得不走上停航一途。

        而據記者了解到,復興航空雖在空難后力圖改善飛行安全,但營運沒有起色,2016年前三季度虧損達22.1677億元新臺幣。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11月22日致電復興航空上海辦事處,但對方電話顯示“所有客服都處于繁忙狀態(tài)”。

        而復興航空退出后,原先的相關航線是否會出現市場空缺,綦琦則認為,復興市場定位不存在與別的航空公司直接競爭,但關鍵還要看是哪些航線,比如兩岸間來往的航線可能會有一部分讓出,但這一塊兒整個市場也是低迷的。

        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知名教授也在接受臺媒采訪時分析,復興航空解散可稱得上“內憂外患夾擊”,兩次空難形象沖擊讓民眾對于復興航空的飛行質量完全失去信心,以致本來就經營不易的航空公司,收益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復興航空除了金門航線外,其他路線幾乎都是賠錢的。

        此外,復興航空的兩岸航線占所有營運的4成,主要都是飛大陸的二線城市,旅客也多以個人游居多。然而今年兩岸觀光市場因為臺灣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出現急凍,陸客赴臺觀光數量幾乎只有往年3成,以致一旦大陸游客人數減少,復興航空感受最清楚。“大陸游客退燒幾乎可以說是壓垮復興航空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復興航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