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00:49:40
在京東“雙十一”的戰(zhàn)報中,“閃購”赫然紙上,整體銷量較10月平均日銷量增長10倍,表現相當搶眼。自2014年1月上線以來,京東閃購一直默默修煉內功,京東閃購事業(yè)部總經理王麗杰對媒體表示,雖然今年閃購做基礎,但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平均每月超過50%的體量增長,明年則會進入快速發(fā)展的一年。
據了解,目前京東閃購主要是集中5折以下的商品,大眾品牌,品類主要以服裝、鞋包、內衣、配飾,還有家居美妝為主。當前用戶50%為女性群體,年齡段大概25歲到35歲,主要城市分布為一、二、三線城市,包括特大城市的白領人群。從成交量來看,從5月起基本每個月都是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顯然,當唯品會在中國成功復制了海外限時特賣模式后,“閃購”模式不可避免地成了電商們試圖插手的藍海,京東、當當等先后入局。隨著京東加大力度扶持“閃購”業(yè)務,不斷升級消費體驗,共享平臺推廣資源,“閃購”勢必會在電商圈中重新掀起新的戰(zhàn)局。
閃購漸入佳境
經過“雙十一”大戰(zhàn),京東閃購跳入大眾視線,完成了飛躍式發(fā)展,開始在國內網絡限時特賣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閃購業(yè)務的發(fā)展,自10月31日起,所有閃購入倉模式商家的售后服務開始由京東 “接管”,其他商家也會逐步完成入倉切換。此后,閃購消費者將享受到京東專業(yè)的客服、一流的配送以及便捷的退換貨保障,商家也將受惠于京東售后的優(yōu)質與實惠。
同時,細心的人不難發(fā)現,在平臺推廣資源上京東也給予了閃購大力支持,京東PC端、WAP頁面、京東移動客戶端、京東手機QQ購物、京東微店都有閃購的固定入口。據京東閃購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合作品牌2365個,移動端訂單超過50%。
對此,王麗杰介紹,京東閃購的品牌定位為“大眾知名”,目前國際品牌占比約為30%,最高只涉及2000元以下的輕奢商品。大多數品牌在京東的品牌旗艦店上架新品,部分尾貨會在閃購進行限時特賣。同時,她強調,未來京東閃購將在移動端繼續(xù)發(fā)力,目前京東閃購最具特色的是入倉商品5小時發(fā)貨、京東標準服務以及退貨上門服務。
在王麗杰看來,維系閃購業(yè)務的兩個端口,即用戶和品牌,都對閃購有永久需求。她解釋,閃購用戶對品牌產品有打折購買需求,這毋庸置疑,且需求表現為高頻率和高粘度。從品牌角度而言,每年都會產生相當數量的庫存,必定需要一個渠道出口,而閃購正是最適合的。
此外,王麗杰認為,明年將是京東閃購業(yè)務快速發(fā)展的一年,步子會邁得更大一些?!霸谪浧飞蠒锰貏e好的貨放在我們倉庫里,和供應商談更好的,然后逛街的感覺和供應鏈的服務還是要打造出來的,我比較希望說用戶收到貨的速度,以及需要退換貨時的服務速度,這一些都能夠達到市場上最好的?!?/p>
在隨之而來的“雙十二”,京東閃購將集中上線200多個品牌,主打服裝、鞋子、包包。王麗杰說,因為服裝比較適合做閃購模式,別的品類不是很明顯,閃購模式的特點是說你必須有一大批貨需要處理,像服裝和鞋一過季庫存壓力就會特別大,所以很適合做閃購,現在有一些化妝品的品類也都在閃購的模式里面。
閃購做用戶需求
在采訪中,王麗杰多次提及唯品會,并坦言唯品會做得很成功。事實上,京東的閃購頻道定名為“紅”,于1月8號至今將近一年。上線之初,許多業(yè)內人士認為,京東要在自己的平臺上復制唯品會模式。
從唯品會公開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尾貨模式的利潤率是相對較高的,這也是拉動其股價不斷上漲的原因。自從唯品會上市之后,凡客、當當甚至是許多垂直類的B2C企業(yè)都開通了類似清理庫存的頻道。大多數平臺都希望唯品會模式能改善自己的利潤狀況。
“從模式上來講,我們做的閃購模式和唯品會一樣,國外有很多這樣的模式。”在王麗杰看來,閃購是一種銷售模式,國內外基本都是標配用法,國外做得比較好的是母嬰的網站。
在談到京東閃購和唯品會的差異化優(yōu)勢時,她表示,從模式而言,二者沒有區(qū)別,但京東閃購的優(yōu)勢在于借力京東服務體系,從倉儲、配送到客服,用戶都可以享受等同京東商城的自營服務。
據了解,在閃購平臺上線之前,京東開放平臺團隊對模式做了深入調研和思考,而思考的角度始終圍繞著用戶需求。實際上,用戶對于質優(yōu)價低的品牌產品是有需求的,這也是線下奧特萊斯受歡迎的原因。另外,從品牌商角度來看,每一季都會產生庫存,最經濟的辦法是在同一個平臺將庫存消化掉。
如何解決品牌調性和尾貨調性沖突的問題?京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將閃購變成二級域名,與主站區(qū)分開來,用戶從首頁閃購入口進入,看到的是一個名品特賣平臺。
此外,據了解,目前負責閃購業(yè)務的王麗杰原為美麗說高級副總裁,加盟京東約8個月時間。她稱,加盟京東是由于閃購業(yè)務,而且“東哥很看好閃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