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02:25:16
“存款利率最后要放開,這應該也是利率市場化中最后一步,因為其他的很多利率都已經放開了,存款利率放開肯定是在計劃之中。我個人認為,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毖胄行虚L周小川昨日(3月11日)在記者會上首次明確了存款利率放開的時間表。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萬敏 發(fā)自北京
“存款利率最后要放開,這應該也是利率市場化中最后一步,因為其他的很多利率都已經放開了,存款利率放開肯定是在計劃之中。我個人認為,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3月11日)在記者會上首次明確了存款利率放開的時間表。
這樣超出預期的推進節(jié)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它們對銀行存款的巨大沖擊成為利率市場化的催化劑。
這一點也得到了周小川的承認,他在回答有關互聯網金融問題時表示,“市場上肯定存在一種力量是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因此各種新興的業(yè)務、新興的業(yè)務方式,也都是對利率市場化有推動作用的。”然而,就基礎設施的準備而言,利率市場化的實現還需“臨門多腳”。
放開前:尚需完成“兩大步”
業(yè)界普遍認為,央行正在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其中,通過大額可轉讓存單打破存款利率管制是第一步。
2月2日,央行發(fā)布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的意見》中就提出,將區(qū)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納入優(yōu)先發(fā)行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機構范圍,在區(qū)內實現大額可轉讓存單發(fā)行的先行先試。在保持流動性的同時,大額存單的利率較高,在目前的試點方案中擬采用“Shibor加點”的方式確定大額存單的利率;在二級市場的轉讓中,轉讓利率將由當時的資金市場供求來決定,因此也被視為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過渡。
據悉,幾家大型銀行已將大額存單方案上報給央行。“同業(yè)存單之后,是發(fā)展企業(yè)和個人的大額存單”,一位商業(yè)銀行人士表示。但中國銀行一位高層昨日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尚未得知這一方案的獲批情況。
在央行發(fā)布的 《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就表示將繼續(xù)推進同業(yè)存單發(fā)行和交易,探索發(fā)行面向企業(yè)及個人的大額存單,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
“接下來就是通過發(fā)展利率互換市場,拆除一年期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的管制,”上述商業(yè)銀行人士表示,目前商業(yè)銀行存款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占到一半,解開這部分存款的利率管制意義重大。
放開后:短期利率必然上浮
可以預見的是在存款利率放開后,一段時間內存款利率必然上浮。事實上,在互聯網金融各種“寶”沖擊下,銀行已初嘗利率市場化競爭的滋味。
周小川昨日也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由于管理方式、宏觀調控方式的改變,市場上肯定會出現一些新的過去沒有過的機會,這些機會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稍高一些回報,因此市場會追求這些機會,所以可能就會有利率在一定空間內有上行的可能性。但隨著市場配置資源和廣泛競爭的存在,實際上利率最后還是會形成總供給、總需求關系的平衡。
“存貸款利率會同時上升。”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去年發(fā)表的文章中探討了存款利率放開后可能出現的情況。
他認為,取消利率管制后,存貸款利率會同時上升,但出現大范圍惡性價格競爭的可能性較小。未來一段時期,投資仍將在經濟增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根據利率決定理論和相關實證研究,利率和投資正相關,而與儲蓄負相關,且貸款利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更為敏感,巨大的投資需求將推動貸款利率繼續(xù)高企。
為防止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的風險,存款保險制度也必然在利率放開之前出臺,央行發(fā)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表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各項準備工作目前已基本就緒。
Shibor或難擔當利率“錨”
目前我國金融系統中存在并行的幾個利率基準,利率市場化之后很有可能選定其中一個中心點作為央行調控市場的“錨”。
例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國同業(yè)拆借市場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這種利率的變動能夠敏感地反映銀行之間資金的余缺,美聯儲瞄準并調節(jié)同業(yè)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響商業(yè)銀行的資金成本,并且將同業(yè)拆借市場的資金余缺傳遞給工商企業(yè),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和國民經濟。而在我國,包括正逆回購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和10年期國債利率等,尚處于各自為政的階段。
業(yè)內專家認為,進一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比較可能的選擇是由Shibor接替法定存貸款利率的基準地位,實現全面市場化,從而最終形成以Shibor為核心的我國市場利率體系。但也有專家提出,目前的Shibor尚難以擔此重任,它在形成機制和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不少缺陷,它的進一步完善將成為利率市場化成熟的重要一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