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 02:08:52
龐氏騙局
“我知道有風險,也在網上看到過溫州一帶民間借高利貸崩盤的案子,但還是抱著僥幸心理。”黃軍生說,看到前面有人存了三四個月都沒事,就沖進去,只想放一個月,賺幾萬元零花錢,“但最后一個月就出事了”。黃軍生追悔莫及。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大部分讀過一些書,有過在外打工經歷的人,在借款時,都是抱著與黃軍生一樣的心態(tài)。在民間資本市場,以超出自己實際還款能力借高利貸,或者向親友借錢,轉手以更高的利息借給別人,這是典型的賭徒心理。“而真以為把錢存到占軍輝名下就能坐等高額利息是天上掉餡餅的人,只是村里一些中老年人,他們文化程度偏低,加上缺少信息來源,只要看到有人存錢獲利,他們就會輕易相信,紛紛效仿。”
正是這種 “賭徒心理+無知”的結合,才釀成了這起億元民間借貸大案。
1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lián)系了崇仁縣公安局。該局政工科科長陶莉表示,現在公安機關正在全力偵破此案。至于其他細節(jié),需有上級公安部門的允許,才能接受采訪。
崇仁縣委宣傳部部長董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集資案件,本村人騙本村人,由于他們都沒有借款的憑證,加之案件還未偵破,因此哪些人被騙了多少,還需最后核對。
麻智輝說,在溫州等江浙一帶民間借貸崩盤案件頻頻曝光之后,這是江西省內第一起涉及資金過億的民間借貸崩盤事件,雖然不能以此判斷民間借貸從沿海大規(guī)模向內地轉移的趨勢,但是像江西這樣的中部省份,民間借貸確有愈演愈烈之風。
“當前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艱難,當地政府應在正確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市場,以及向公眾普及非法融資的風險上做足文章,最大限度預防民間借貸崩盤事件發(fā)生。”麻智輝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