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0 10:04:38
筆者發(fā)現市場當前共識程度似較高,即許多機構錯認為回調后仍有新高。應該承認,這樣的共識在現今情況下是有道理的,因確實找不出有太多不對之處。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五A股回落,滬綜指跌0.93%報2899.79點,深綜指跌1.03%報1273.42點?;仡櫲?,A股在CPI意外低的背景下于周一大漲,后4天則強勢震蕩,周末因市場謹慎情緒加大而回落。
近期市場對“新三板”頗關注,加上盤面上相關個股較強,這也許會加劇投資者的謹慎度。另外,在央行連續(xù)數月凈投入資金后,市場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心存忌憚。筆者認為,前一個因素高度不可測,沒辦法預期,這也是A股特色,后一個因素卻相對可測些。
周五盤后,央行宣布“調準”。這部分在意料中,但多少也有些令人意外之處,因近期我國一些領先類指標正下滑,加上信貸投放和貨幣供應量增速放緩。既然已“調準”,只能說明官方打擊通脹決心極強。
全球經濟較前幾個月好多了,但不容樂觀。這是因為,全球經濟雖是回升了,但幅度十分有限。這也倒罷了,問題是出現如此微幅回升卻伴隨著明顯的通脹壓力加大跡象,這顯示量化寬松的副作用和其收獲似不成比例。通脹壓力方面,新興市場自然不用提了,英國通脹最為明顯,歐元區(qū)次之,美國更次之,日本最弱。周四美國公布的CPI一反前兩年態(tài)勢,在油價沒怎么漲的情況下出現“難得的”回升勢頭。
如果全球經濟強力回升,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濟沒回升太多,卻付出過多通脹代價,這使得西方進一步寬松余地下降,所以其步入滯脹嫌疑實際上已經加大。西方一些國家前期陷入通縮,他們指望有些通脹,可真當通脹來時,其實心中也慌,說其“葉公好龍”也不為過。西方20國財金會議周五起舉行,據最新消息,與會的西方代表已在警示通脹問題。西方一些國家進入加息周期或許較原本預期早些,如果是這樣,我國宏觀調控者日子會好過些,但這對A股未必是好事。
在現今條件,如果僅從中短線來看,西方經濟維持不死不活對A股最佳,西方經濟極強或發(fā)生金融危機,均對A股利空。
大盤方面,仍維持原先猜測,即大盤佯攻2950點后或許有個下探過程,如果基本面變化有限,則構成低吸機會。因商業(yè)銀行上繳準備金是下周四,預計他們籌資過程中股指易受壓制。如果不出意外,下周末已減持者或可補倉。
目前基本面變數主要是樓市資金走向、農產品價格走向,及擴容包括“新板”進程等。這些事情不太易測,投資者只能密切關注,若形勢向好發(fā)展,可于回調中漸漸加倉,反之則可繼續(xù)觀望。
筆者發(fā)現市場當前共識程度似較高,即許多機構錯認為回調后仍有新高。應該承認,這樣的共識在現今情況下是有道理的,因確實找不出有太多不對之處。然而,歷史證明共識卻不太可靠,所以投資也該稍加提防。畢竟我國股市是政策市、消息市,人為因素太多,許多因素隨時會變,所以隨機應變才是正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